panjinyou 发表于 2019-8-28 12:01:00

六合一近400年市级非遗项目——黄中飞镗面临失传



抛、挑、掷、抡……随着一连串动作的展开,手中五六斤重的器具上下翻飞,叮当作响,令人目不暇接。飞镗表演,作为南京市的“非遗”项目,曾在横梁街道黄中村流传了数百年,目前已是难见。如今,让“飞镗”传承下去,成了黄中村人的共同心愿。


前不久,六合区全民健身日大型展演,黄中飞镗这一非遗项目参加了展演。非遗传承人黄承根介绍,镗本来是古兵器的一种,始于明代。镗由枪发展而来的,一般头的两边形似马叉,中间似剑状。它由樽、柄、头3部分组成。樽为柄端,为三棱状铁块;柄为木质,长2米;头由刀形铁环、双刃短剑构成,长约八九寸。因头部有铁环,舞动起来便叮当作响,宛如锣铃。


黄中村飞镗表演距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最初它是大战之余将士们的一种娱乐形式,后来流传到民间。因首创人是黄中村的黄姓,因宗族影响,玩镗技艺只在本姓中传授,始终无外姓加入。表演者有青年男女、也有老人孩子;有单人表演,也有几十人一起上台的。2018年黄中飞镗成功入选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飞镗”有22个招式,分别为“单人搓绳、怀中包月;单钓鱼、双钓鱼;单搬、连顶、双搬;仙人背纤、双龙挠痒;雪花盖顶、张飞骑马、怀中抱月等;其中,白蛇缠腰、枯树盘根、金狗钓龟、烂泥摇桩已经失传。“飞镗”表演人数不限,一人至几十人均可表演,可独耍也可群耍。既有整体动作,也有分组配合动作,表演的形式灵活多样,有“一人独镗”、“二人对镗”、“三人穿心镗”、“五人梅花镗”等。1984年,“飞镗”参加了文化部门在南京举办的“建国35周年民间文艺调演”。1986年,参加南京市玄武湖游园晚会,深受中外宾客赞赏。1993年还参加了南京市在朝天宫举办的“金陵民间文化庙会。”

在黄中村,这曾是家喻户晓的民间绝活,可如今,只能从村民述说中感受飞镗表演的壮观场面。在黄中村,这曾是家喻户晓的民间绝活,可如今,只能从村民述说中感受飞镗表演的壮观场面。
1
   很久以前,“飞镗”表演一般从每年的正月十三上花灯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飞镗表演者都是身穿红灯笼裤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和大姑娘,表演前,先由一男子用“连枷棍”(铁链连结的两根木棍,棍两端系手帕)打场。“连枷棍”上的手帕碰到围观者,围观者就要自觉后退,让出表演场地。所有表演都分文不取,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表演结束后,邀请的单位如果认为节目精彩,赏几块1尺见方的红布,燃放一挂鞭炮,所得的红布越多,表明飞镗表演越精彩。



“因为是非营利性民间娱乐节目,进入90年代学习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如今在黄中村能玩起飞镗的就黄承根、黄国秀、黄美英、黄月萍四人,他们都已50多岁,许多高难度的动作都表演不了。这一非遗项目面临失传。黄中村党总支书记黄国友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设法抢救这一民间绝活,让这项珍贵的非遗项目能延续下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合一近400年市级非遗项目——黄中飞镗面临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