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rss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Deutsch 한국 사람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南京金友网 做南京人的网上家园  - 南京金友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908|回复: 0
收起左侧

六合故事丨浮桥,承载着六合人记忆的风雨廊桥...

[复制链接]
累计签到:123 天
连续签到:1 天

995

主题

9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43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9-8-3 22: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中国江苏南京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如果追根溯源,浮桥才是正牌的“龙津桥”“龙津桥”之名古已有之,为现在浮桥的前称。
因此,现在的龙津桥原址本没有桥,只是在1960年建成后借用了古龙津桥之名而已。

翻开六合县志

关于浮桥的来源颇具传奇

       浮桥古名龙津桥,在古城南门外数十步。传说,据明成化志载:唐时,“桥下常有鲭鱼,长数丈,或隐或现”,“桥一十八拱,垒石为之”。也就说,古时候,城南门外有一座十八拱石桥,桥下曾有一条数尺长的鲭鱼,时隐时现,因名龙津桥。

44c15d1a55cf268c7a3daf4b85f91a6e.jpg


一场兵火毁掉了石桥

从此,

浮桥真的浮在了水面上

       古龙津桥在毁于唐代兵火,其后交通全靠渡船。南宋绍兴年间,知县龚相以木桥联结为舟桥,“浮桥”之名由此开始。直至80年代初,浮桥都是名副其实的“浮”桥,十几艘小渔船连起来,沟通了滁河两岸。

e8d2f437f4b34ba07c754abd25f2a506.jpg

(浮桥旧照)

       “桥弯螮蝀临滁水,十八拱高似月轮。不是巢兵烧毁后,至今犹复跨龙津。”这首七绝《龙津桥》,为被黄巢兵马毁去的古桥唱起了挽歌,也道尽了浮桥的前生。
八百多年来,

人们“颤颤惊惊踩跳板,

走走停停上陡坡”,

直到一九八四年浮桥“站”起来。

1981年浮桥改扩建工开始,1984年通车。重建后的新桥是一座联拱桥,三孔,桥面宽10米,两端没有引桥。新桥具有水陆交通和防汛抗洪的综合效益,非旧时“浮”桥可比,但浮桥的名字依旧。
794b6173bcfc74adf36bcbd306019f76.jpg

八百年后,

风雨廊桥仿古而生,

新浮桥美若霓虹卧波。

       2011年,浮桥开始重建。新浮桥设计为“风雨廊桥”,桥上建筑设计由重檐歇山阁、游廊与斜坡爬山廊组成。远观恍若宫阙浮于河面,美若霓虹卧波。也就是你如今见到的样子。

a8cc365f96d1b7d5721e9e98ce04f380.jpg

(浮桥夜景)

       该桥梁长436米,南北两端引道长235米,全长671米,桥面宽二十六米。桥面中间为双向六车道,中央四车道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保证了最大通车量;六车道的两侧为高出路面十五公分的廊道,供行人通行、休憩。

74444f6ca1f26bc3f47e2f85648196d4.jpg

在桥梁的两端,游廊的尽头是四座重檐歇山阁,歇山阁有斜坡爬山廊直接通往桥面下的景观河堤。游廊与歇山阁皆金色琉璃瓦顶,瓦下飞檐斗拱,饰有彩画;大红色廊柱一字排开,两两相对宛若蜈蚣的脚,整齐地支撑廊顶,廊下柱顶处都悬挂着大大的红灯笼,两两相对,很是好看。主桥两侧的最外边——游廊的外侧是石砌桥栏,桥栏中间镶嵌着雕刻精美的石板,以六合的传说与风光为内容,更增添了浮桥的美丽。出游廊继续南行或北走,仍是略高于桥面的宽宽的步行道,两侧则是结实的钢构桥栏。

f552982145653d937ceedafc600df5de.jpg

       如果说那些穿山跨海的大桥留给人的印象是壮观,那些杂草丛生的古桥留给人的印象是沧桑,那么这座风雨廊桥留给人的印象就是温暖,一座桥已经完全融入了六合人的生活,满满当当都是的市井的味道。
e1b4a6e8609451d709aec48855d76445.jpg

       下了桥,朝天街与文庙大街一派锦绣繁华气象,桥南端更紧临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清真寺;桥北面不远处,文庙气象庄严,钟楼肃穆古朴,这一切都与“风雨浮桥”构成了融古典与现代气息的美丽景观,成为六合新的名片。

6584ed636eda968e0d01f4abbef1dd20.jpg

千年变迁,

见证了六合的沧桑历史;

廊桥再现,

展现着六合的崭新面貌。

六合浮桥,

一座活着的风雨廊桥。

我与浮桥共成长

文/王珉

      我的幼年时光,是在六合瓜埠老街上度过的。青石板铺就的街巷,一直通向古老的渡口。数百年来,这里始终是滁河下游最重要的水陆码头之一。而我当年最深刻的记忆,停留在了这里的一座浮桥,一座由小船和木板搭成的名副其实的“浮桥”。百余米的桥面,随着水波微微摇晃,走起来不算很稳当,而每当船只经过的时候,还得把桥拆开给船让路。夏天的黄昏暑气渐消,我最爱牵着父亲有力的大手,在吱呀作响、轻轻起伏的桥上,蹦蹦跳跳地走到对面的河岸,又从对岸走回来。
      不知经过多少个浮桥上的来回,转眼间到了上学的年纪。来到县城,我惊奇地发现,城里也有一座“浮桥”,然而这座桥却是钢筋铁骨,两弯优美的拱形支撑起了整个桥面。“这桥并不是用船连起来的啊,怎么也能叫‘浮桥’?”还是父亲为我解开了疑惑:“这个地方很多年前就是一座‘真’浮桥,这几年为了方便交通,政府建起了坚固的钢筋水泥桥,原来的老浮桥就整体搬到了咱们瓜埠去啦。”
       时间就像河水一样缓缓流淌,瓜埠的浮桥也早已撤去,但蜿蜒穿过六合县城的滁河上,多年来却一直只有龙津桥、浮桥、六合大桥这三个“老家伙”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车水马龙,日益增加的车流量让她们渐渐不堪重负。直到我大学毕业回乡工作的那年,一座造型新颖的古棠桥终于打破了沉寂,自锚式悬索桥的桥型极具现代感,这也是南京地区内河上的第一座悬索桥。随后几年中,复兴桥、雄州大桥也相继落成。而在父亲老家——龙袍街道的江面上,更是架起了被誉为“中国金门大桥”的南京长江四桥,在同类桥型中跨径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最令人惊艳的,还是童年时就让我无比牵挂的浮桥,她再次完成了一轮华丽转身。浮桥的原址早在唐代天宝年间就建起了著名的“龙津桥”(与现龙津桥址有异),可惜唐末毁于战火,此后南宋绍兴年间开始搭建浮桥,直到公元198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拱桥。一千二百多年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古老的浮桥已在2013年变身为一座壮观的风雨廊桥。尤其是华灯初上之时,新浮桥上的斗拱飞檐和璀璨灯火与河面的倒影相映成辉,成为了滁河风光带上最夺目的明珠。
        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儿子从小就十分喜爱交通建设,天天在家画桥画路,自称长大要做“桥梁工程师”,对六合境内几座大桥的位置、特点更是耳熟能详,还给各桥按照美观程度排了名,浮桥荣登榜首。2015年夏天,当时只有20个月大的小家伙第一眼见到浮桥夜景时,他竟脱口而出:“浮桥真美!”
如今,浮桥的姐妹,年近半百的龙津桥也正在经历着“凤凰涅槃”。我们家现在搬到了滁河边,一家三代人每天从窗口就能看到龙津桥改造工程点点滴滴的进展,见证着她浴火重生的过程。
       又是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我和父亲照例牵着孩子的小手,带他穿过浮桥长长的廊亭,散步到滁河的对岸。望着两鬓斑白的父亲和欢蹦乱跳的儿子,我的思绪穿越回了三十年前,还是那座名叫“浮桥”的桥梁上,一对父子走过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
8123671433ff0655cded0ca763682cc2.jpg

"小礼物走一走,来南京金友网支持我"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南京金友网。
我的名字叫狗蛋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还没有账号请【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